作家林语堂说: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开朗洒脱、超脱悠闲,谈吐诙谐,亦庄亦谐,深得《道德经》的影响。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它谈天地法则、谈为人处世、谈顺其自然……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之书,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它有一种魅力,“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如果你感到累了的时候,读一读《道德经》,就会更加通透、从容。
1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为人做事三思忖,话说三分留三分。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底。
东汉末年的杨修,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很有口才。但他有些恃才傲物,不懂收敛少言,而遭曹操嫉恨。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长久相持不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想进兵,没有好的方法;想退兵,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这时,厨师端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心有所动。夏侯惇进来问他口令,曹操随口道:“鸡肋!”夏侯惇于是传令下去,都喊“鸡肋”!
杨修听见传“鸡肋”二字,便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有人报知夏侯惇,他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你为何收拾行装?”
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将士无不准备归计。
曹操得知后,唤去杨修,大怒道:“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令推出斩了,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言多必失。杨修自恃其才,不懂谨言慎行,所以死于非命。
古人有言:“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之事,不如其已。”
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做一些没有必要做的事情,还不如不去做。
谨言慎行,可以免惹事端,陷入困境;谨言慎行,可以少犯错误,减少祸患。
2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老子说:
三十根辐条集结为一个车轮,正是因为他们拱成一个圆形的中空之处,才能连接车轴,成就了车轮的用途。
糅合粘土制成陶器,正是它留有中空的地方,才成就了它的用途。
有与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
陶侃个性谨慎而严肃,做事也认真负责。他担任荆州主管时,命令船官把锯木所留的碎屑全部收集保存起来。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后来在元旦集会那天,正好遇上雪后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上融雪还很湿,他吩咐洒上木屑覆盖,让大家进出都很方便。
另外,官府购用竹子时,他每次都命人收集旧竹头,堆起来像座小山。后来桓温进攻蜀地装配船只时,就用这些厚竹头做了竹钉。
人因为心中存着某些目的,看到任何东西都会从有用与无用的角度判断。但是,随着目的的改变、时间的延长、情势的变化,有用于无用也可能发生转化。
生活中,要能分辨有无、虚实,做好平衡,采取合宜的自处之道,顺势而行,依道而行,也就容易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提到了“无为而治。”的观点。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指万物按照自身规律自然得到发展,物尽其用,各适其性,各得其所。
汉初,文帝和景帝,正是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无为之治”,而成就了“文景盛世。”
3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天有阴晴不定,人会遇不测风云。
这一变化反映了OPEC成员国与更广泛的组织在共同决定石油供应方面的长期合作。
这两种指标原油期货上周五均收低约1美元,美联储官员就美国利率是否高到足以使通胀率回到2%的水平各抒己见。上周,布伦特原油下跌0.2%,而美国原油上涨0.2%
分析师预计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把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这支撑美元。美元走强使得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对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来说更加昂贵。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
初到黄州的日子,他内心孤独寂寞,像一只“缥缈的孤鸿”,心怀幽恨,惊恐不已。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东坡开了片地,解决了温饱。闲暇之余,与朋友泛游赤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感受到了“物各其主”,逐渐得到心灵的解脱,而变得乐观旷达。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与朋友们春日出游,风雨忽至,因为雨具先前被带走,同行之人都觉得很狼狈。
我们的东坡居士却毫不在意,泰然处之,吟咏自若,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过天晴,斜阳夕照。回头望一眼走过的风雨,他发出感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而且是越贬越远。但他每到一地,内心安然,造福百姓,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的一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得失的困扰等等,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不畏惧、不颓丧,保持一颗旷达的心胸,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
狂风不会整天刮,暴雨也有终止的时候。反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世间万事都是相互转换的,有利就有弊,有福就有祸,有苦就有甜。人不可能永远处于逆境,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顺境。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顺境时,不要飘,要多一些小心;逆境时,不要怂,要多一些耐心。
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反而站不稳,迈起大步走,反而走不远。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凡事顺其自然,踏踏实实,不疾不徐,稳步向前。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李信骁勇善战,尤其偏爱轻骑兵的作战方式。其作战特点就一个字:快!
在秦灭六国的战役中,他利用步骑结合,穿插隔断,使得赵国北部的军队收尾不连,逐步分割,最后一个个被击破。最终与王翦主力顺利会师,攻入邯郸,灭亡赵国。后在灭燕战争中一举成名,深得秦王嬴政的青睐。
在灭楚国之时,在秦国的朝堂上,关于攻灭楚国需要的兵力,李信与老将王翦产生了分歧。李信自信地认为只需20万军队就能攻灭楚国,而王翦则认为需要60万大军。
秦王嬴政最终选择了李信的方案,任命他为主将,率领20万军队攻打楚国。这场战役中,李信采取了轻敌冒进的策略,兵分两路展开攻势。然而,楚军设下了陷阱,保留了最精锐的部队,以逸待劳,最终对李信的部队形成了里外夹击。
经过三天三夜的持续攻击,楚军攻克了秦军两个营寨,杀死了七个秦军都尉,李信只能率领残兵逃走秦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李信急于求成,最终导致兵败。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与其求快,不如求缓。
追求速度,可能会偏离方向;追逐名利,可能会迷失自我。急功近利,反而离初心越来越远。本想事半功倍,反而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适得其反。
当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到累的时候,不妨慢下来,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让灵魂跟得上脚步。
你可以沉淀自己,向下扎根,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野心。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战胜自己的欲望与私念,才能做到真正的强大。
人的一生,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好些?”
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二件事。”
子贡是一个明智的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这也是他成为“孔门十哲”之一的原因吧!
人的一生,更是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
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自1975年首次攀登珠峰以后,夏伯渝在登山的路上已经坚持了43年。第一次登珠峰他把睡袋让给一位藏族同胞,导致自己因冻伤失去双腿。
1993年他罹患癌症,却坚定了登顶珠峰的决心。随后在2014、2015年登珠峰他连续遭遇雪崩和地震。2016年登珠峰又遭遇极端天气,距离顶峰仅94米时被迫下撤。
四度遇阻都没有让夏伯渝放弃梦想,43年后终于成功。
这一路走来,他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他不但战胜了自己身体的残疾,更战胜了自己的心志与欲望,在世界最高峰,他活出了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我、超越自我。
一个人只有自知、自胜、自强,而又自足,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得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