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活下来的概率不大”,最近日产汽车CEO内田诚在采访中谈及中国市场时表示。结合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遇冷以及日产在华销量连续几年的下跌,日产汽车CEO的这句话更像写实!
但这是断章取义的一句话!日产CEO认为活下来概率不大的前提是: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做事。而有关日产汽车在华策略的改变,他的说法是,“我们力争留在中国,战略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来讲就是在中国设计和制造本土化日产汽车,我们曾经的研发工作都在日本,再将其适应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个方式将不再存在,放弃JDM优先”。
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化策略已经成为外资汽车品牌在华发展的共同选择,比如最近奔驰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40亿元,目的是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自2025年起,北京奔驰将投产基于全新MMA电动平台的新车型,包括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
显然日产汽车也不例外,并且,从东风日产年内的动作来看,本土化已经启动了……
活下来的概率不大 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做事,我认为我们活下来的概率不大”,日产CEO的这句话,对于如今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处境而言其实算不上危言耸听。最近是成都车展的展出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东风日产缺席了。
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车企们争相露脸的平台,顶着“主流合资车企”名头的东风日产却缺席了。外界对东风日产缺席的猜想颇多,但无论怎么解释都绕不开“唱衰”二字。而在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走高,自主品牌崛起的大背景下,偏偏“唱衰”东风日产的论据还非常充分。
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完成了对燃油车的反超,这对以燃油车销售为主的东风日产来说不是好事;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61.9%,今年7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6%,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日系品牌车份额12.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这对于身份为合资品牌且为日系合资品牌的东风日产来说同样不是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日产汽车首次在华关闭乘用车工厂,也就是东风日产在江苏常州的工厂。这一消息也同样被认为是东风日产销量压力越来越大的表现,尽管官方回应,这是由于整体战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东风日产对内部产能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市场趋势还是从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的部分动作而言,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都压力倍增。根据东风公司发布的产销快报,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的累计销量为33.05万辆,根本没有出现逆势增长情况,而是同比下滑1.41%。
尽管也是下滑,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背景,东风日产的下滑幅度已经算非常小了,毕竟丰田两家合资公司上半年的同比下滑幅度超过10%,而本田则超过了20%。当然股票怎么配资10倍杠杆,这并不是说日产汽车在华的压力没那么大,还是那句话:当下的市场大背景对日产汽车在华业务很不友好。
活下来概率不大 有前缀和没前缀结果不一样
也正是因为当前的市场环境,日产汽车才会有“活下来概率不大”的压力,但这句话,有前缀和没前缀是不同的结果,毕竟当日产CEO说出“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方式做事”的前缀时,就说明日产汽车已经意识到需要改变了。
尽管成都车展缺席,但日产在北京车展上却展示了干货,一口气展示了4款新能源概念车,包括插电混动的轿车/SUV、纯电轿车/SUV。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将转由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全栈自研,无论是平台架构还是电子电气架构都将是东风日产自主研发。与此同时,日产方面也认同了东风日产“需要更多中国合作伙伴”的想法,和华为、Momenta、斑马智行、百度、英伟达、高通、高德、科大讯飞等展开合作。
显而易见,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日产汽车在中国本土化的策略已经在进行了,而这也是所谓的“改变”。当然,除了策略的转变,坚持投入也是日产汽车做出的选择,“中国汽车工业爆炸性增长,在电动汽车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意味着日产汽车与其他在中国销售汽车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一样,必须在电气化方面投入巨资”,日产CEO表示。
今年6月16日,东风日产面向未来3年,正式发布了“新奋斗100”行动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加大投资,按照官方说法,企业将在未来三年投入超100亿元研发,研发人员将从现在的1600人提升至4000人,并以本土团队、本土技术、本土生态深耕中国市场。时下,包括东风日产在内的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能否通过策略、投入等扭转低谷期才是它们应该做的。
当然,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之外,“活在当下”也是合资品牌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日产的想法是让东风日产出口,并设定了2025年开始从中国出口整车10万辆的第一阶段目标。